到还算安宁。
直到皇帝45岁,端王40岁这年,端王的封地出事了。
当初太后给端王的封地与回鹘毗邻。
两地常年通商,因此虽为边界,却也相对富庶。
可年前端王却上了折子,说是回鹘蠢蠢欲动,似有不轨之举。
皇帝对于端王,心里是愧疚的。
当年为了堵住悠悠之口,太后将自己的幼子一并送走,从那之后,他们兄弟两个便再没见过面。
想到当年那个拉着自己衣角,亲亲蜜蜜叫哥哥的幼弟,皇帝的心顿时软了,当即派定远将军赵时去迎端王一家回京。
可赵时这一去,恰好是李氏不幸的开始。
折子一去一回,时间已经晚了。
边疆失守,连丢六城。
端王及世子已战死沙场,王妃上吊自尽。
待赵时赶到时,仅来的及救下忠仆护卫着,仓皇逃窜的宛如郡主和文翊小公子。
据说宛如原本是想要陪王妃一同去死,但又考虑到照顾弟弟,于是才苟且偷生。
知道自己获救后,宛如郡主就像是了却一桩心事般,不断让赵时保证能够好好照顾弟弟。
且不说宛如的郡主身份,赵时的大女儿壮得如同蛮牛,小女儿又被李氏拘束得紧,平日里对他并不亲近。
宛如这个哭哭啼啼的柔弱小姑娘,顿时激发了赵时的一颗慈父之心。
于是,他也更加关注起宛如的动向,并成功救了想要寻死的宛如几次。
可能是被赵时救得多了,宛如对赵时竟然多了些依赖。
每每心情难过时,她都会趴在赵时怀中痛哭一场。
而赵时也会适时的抱住宛如,无声的给她安慰。
至于众将士们也并没觉得自家将军的动作不妥,都一脸怜惜的看着可怜的宛如郡主,希望她能从自家将军身上汲取到力量。
等到赵时带着人回京后,宛如郡主已经成了赵时口中的“小碗儿”。
这个称呼是宛如求求着赵时叫的,因为她希望还能再听到父王给她起的小名。
等到宛如回京后,慈宁宫的大门打开,许久不曾

章节目录